当归:“十方九归”
发布时间:2020-12-29 09:08:21 作者: 点击量:
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(Oliv.) Diels的干燥根。别名干归、秦归、云归、马尾归、西当归、岷当归、金当归、当归身、涵归尾、当归曲、土当归等。当归是中国的大宗中药材之一, 除医疗保健外,当归还被广泛应用于日用化工等各个方面。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及当归深度开发研究的推动,当归的研究正在被推向一个新的领域。
[功效概述]
当归,性温,味甘、辛,归肝、心、脾经,具有补血调经、活血止痛、润肠通便的作用。常用于血虚血瘀诸证及月经不调、痛经、闭经、虚寒性腹痛、跌打损伤、痈疽疮疡、风寒痹痛、血虚肠燥便秘等症。当归传统按头、身、尾三部分分别入药,最早见于《雷公炮炙论》,曰:“若要破血,即使头一节硬实处;若要止痛、止血,即用尾。”后代医家则多认为:归头止血、归身养血、归尾破血,全用补血活血。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认为: 当归头,止血而上行;身养血而中守;梢破血而下流;全活血而不走。今天,我们基本用的都是全当归了。如条件许可加以细分时,可按以下原则选药:用于改善血液循环,或入解表剂时,以全当归较好;用于治贫血和调经时,以归身较好;用于治跌打瘀肿、关节屈伸不利时,以归尾较好。经黄酒拌炒的酒当归长于活血通经,用于经闭痛经、风湿痹痛、跌打损伤。当归炭则是取其止血作用。
[典故及历代名家点评]
当归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被列为中品。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:“古人娶妻为嗣续也,当归调血,为女人要药,有思夫之意,故有当归之名。”正与唐诗“胡麻好种无人种,正是归时又不归”之旨相同。
相传有个新婚青年要上山采药,对妻子说三年回来,谁知一去,一年无信,二年无音,三年仍不见回来。媳妇因思念丈夫而忧郁悲伤,得了气血亏损的妇女病,后来只好改嫁。谁知后来她的丈夫回来了。她对丈夫哭诉道:“三年当归你不归,片纸只字也不回,如今我已错嫁人,心如刀割真悔恨。”丈夫也懊悔自己没有按时回来,遂把采集的草药根拿去给媳妇治病,竟然治好了她的妇女病。从此,人们才知道这种草药根具有补血、活血、调经、止痛的功效,是一种妇科良药,便将这种药取名“当归”。当归也被人们寄予“ 企盼回归”的意思。
姜维是蜀国后期的大将,投奔蜀国后与母亲多年无联系,后来忽然得到母亲的来信,让他寻求药草当归,意思让他速速归去。姜维在蜀受诸葛亮重用,当然不会离开,他给母亲的回信也很有意思:“只要有远志(一种药草名,表示远大的志向),不一定要当归。”后来,“寄当归”这一典故,就用来表示企盼回归。唐代安史之乱时,玄宗及杨贵妃被迫离开长安,大臣罗公远将一锦匣送之。安史之乱平息,玄宗开匣,原是当归几支。帝大喜而归,重赏罗公远。
当归作为常用药之一 ,历代名家对其点评颇多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咳逆上气,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,妇人漏下,绝子,诸恶疮疡金疮,煮饮之。
《名医别录》:“温中止痛,除客血内塞,中风痉、汗不出,湿痹,中恶客气、虚冷,补五脏,生肌肉。”
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头痛,心腹诸痛,润肠胃筋骨皮肤。治痈疽,排脓止痛,和血补血。
[食疗保健]
古往今来,当归是传统药物中最常用的一种,故有“十方九归”之说,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更是功效卓著,素有“妇科圣药”之美称。医家喻其“群药之首”,病家称其“治补两益”。当归在药膳中运用较广,常常被加到粥、汤中。东汉医圣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中,便载有一张药膳名方——当归生姜羊肉汤。它是西北、西南地区的温补性佳肴,能补养精血、散寒止痛,至今仍有很高的实用价值。宋代的十全大补汤是药与料理的结合,不仅不失菜肴的美味,而且还具有药的功效,为温补气血的进补名方。它在韩国也很有名,我们经常可以在韩剧中看到剧中人用十全大补汤进行调理。
古人评价鸽肉“久患虚嬴者,食之有益”,乌鸡也有补中益气、补精填髓的作用,因此当归乳鸽汤、当归乌鸡汤均可补益气血、滋阴养虚。此外,当归同猪胫骨、鹌鹑蛋、蚌肉、龙眼、鲤鱼同煮食,都有很好的食疗作用。当归还可同粳米、红糖、红枣共煮成粥,可活血止痛,行气养血,适用于经血量少、色淡质稀的气血虚弱型痛经。民间还有不少月经不调的女性会食用当归鸡蛋红糖水、当归黄芪茶等饮品,起到补气补血、补虚调经的作用。
[适宜人群]
当归为血家必用之药,临床应用范围极广,适合血虚而见面色萎黄、头晕目眩、心悸失眠的人群;月经不调、经闭、痛经等月经病人群;年老体虚、产后以及久病血虚而出现肠燥便秘的人群;虚寒腹痛、风寒痹痛的人群及跌打损伤、痈疽疮疡者。此外,也可用于化疗中的肿瘤患者、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,也可用来护肤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