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扁豆:“脾之谷”
发布时间:2020-12-10 16:43:14 作者: 点击量:
[功效概述]
扁豆可为常用中药,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,列为中品,因共形而命名。又称藊豆、南扁豆、蛾眉豆、羊眼豆、膨皮豆、茶豆、南豆、小刀豆等。其性味甘、平,无毒,归脾、胃经,具有清暑解渴、健脾和胃、除湿止泻、解毒下气、和中止呃作用。主治脾胃虚热,脾虚呕逆,暑湿或脾虚泄泻,煩渴或消渴(糖尿病),酒醉呕吐,妇女赤白带下,胎动不安,小儿疳积等症。扁豆花最宜于祛暑,扁豆衣清热去湿。扁豆炒至黄色略带焦斑者,即为炒扁豆,健脾功效强。扁豆用水煮至豆皮鼓起、松软时捞出,即生扁豆,化湿性能好。扁豆的药用特点是补脾而不滋腻,芳香化湿而不燥烈。李时珍称莲子为“脾之果”,称扁豆为“脾之谷”。
扁豆嫩荚可作蔬食,扁豆的种子有白色、黑色、红褐色等数种,扁豆花有红、白两种。入药治病以白花和白色种子为佳,有消署除湿、健牌止泻之效,同时还有显著的消退肿瘤的作用。
[典故及历代名家点评]
《名医别录》:“和中下气。
《本草纲目》:“主入太阴气分,通利三焦,能升清降浊,故专治中宫之病,消暑除湿而解毒也。”
《药性论》:“主解一切草木毒,生嚼亦或煎汤服。”
[药用价值]
白扁豆一身是宝,它的果实(白扁豆)、果皮(扁豆衣)、花、叶均可入药。扁豆衣能健脾化湿,用于治疗痢疾、腹泻、脚气、浮肿等;扁豆花能解暑化湿、和中健脾,用于治疗夏伤暑湿、发热、泄泻、痢疾、赤白带下、跌打伤肿等;扁豆叶能消暑利湿、解毒消肿,用于治疗暑湿吐泻、疮疖肿毒、蛇虫咬伤等症。
[食疗保健]
白扁豆营养价值较高,无机盐和维生素含量比大部分根茎菜和瓜菜都高,味亦鲜嫩可口,历来为人们所喜爱,可作为滋补佳品。梁代陶弘景称其荚蒸食甚美,明朝李时珍也曾说“嫩时可充蔬食茶料,老则收子煮食”。嫩扁豆可以炒荚食、油焖、凉拌和作馅,也可以煮后晾干,作干菜使用。
[适宜人群]
一般人群均可食用。特别适合脾虚便溏、饮食减少、慢性久泄,以及妇女脾虚带下、小儿疳积(单纯性消化不良)者食用;同时适合夏季感冒挟湿、急性胃肠炎、消化不良、暑热头痛头昏、恶心、烦躁、口渴欲饮、心腹疼痛、饮食不香之人服食;尤其适合癌症患者服食;扁豆富含膳食纤维,可促进肠壁蠕动,有预防便秘之功效,因而也是便秘之人的理想食品;扁豆含钠量低,适合高血压、高脂血症、心脏病、肾炎等疾病患者食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扁豆含锌量较高,而锌能有效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,同时参加唾液蛋白构成,调节机体免疫功能,因此扁豆也适合身材矮小、偏食、厌食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食用。
河北省药膳学会温馨提示:
[禁忌及注意事项]
1.陶弘景认为患寒热病者,不可食。
2.《食疗本草》 指出:“患冷气人勿食。”
3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 也提到患疟者忌之。
4.需要注意的是,生扁豆一定要煮至熟透方可食用,否则会引起中毒。中毒的罪魁祸首是扁豆中的红细胞凝集素、皂素等天然毒素。这些毒素比较耐热,只有将其加热到100C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才能被破坏。如果没有这样煮熟就食用扁豆,其中的皂苷对消化道黏膜具有强刺激性,会导致中毒。另外,未成熟的扁豆可能含有凝聚素,而凝聚素具有凝血作用。沸水焯扁豆、急火炒扁豆等方法,由于加工时间短,炒(煮)温度不够,虽保留了新鲜的绿色,但往往不能完全破坏其中的天然毒素。这些毒素被误食后会强烈刺激胃肠道,致人中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