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河北省药膳学会官方网站!服务热线:0311-67266285

药膳科普

药食同源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药膳科普 > 药食同源

人参:走进“百草之王”

发布时间:2020-12-04 09:26:06  作者:  点击量:

\

  人参Panax ginseng C.A.Mey,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,与三七、西洋参等知名药用植物是近亲。

  野生人参是珍贵的中药材,是“东北三宝”之-。主产于长白山区、小兴安岭地区、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。长期以来,由于过度开挖,资源枯竭,现已被列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。自唐代起,人参的人工种植就已开始。人工栽培的园参,目前除东北有大量种植外,河北、山西、甘肃、宁夏、湖北等省区也均有栽培。在人工精心管理下,栽培的人参6年就可收获,但从药用价值及其珍贵程度而言已无法与百年的老山参相比。人参生长缓慢,生长年数越长则品质越好。
 

  [功效概述]

  人参是药食两用的佳品。著名药典《神农本草经》就认为,人参有“补五脏、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惊悸、除邪气、明目开心智”的功效,且“久服延年”,被列为上品。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对人参也极为推崇,称其能“治男妇一切虚证”。几千年来人参都被誉为“百草之王”,加上其形状特异,特别是野生的老山参,往往形状似人,即所谓有头(根状茎,俗称芦头)、有体(主根)、有肩(根的上部)、有腿(例根)、有须(须根),由此而使之披上了神秘的面纱。
 

  [典故及历代名家点评]

  早在2000多年前,《神农本草经》就将人参列为滋补要药。历代以来,将人参用来强身健体和防病治病的方剂颇为多见。汉代名家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和《金匮要略》开了应用人参治疗疾病的先河,唐代医家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中收载的5300多个方剂中,用人参者便有358个。其后以人参为主的方剂更是不胜枚举。

  《珍珠囊》:“治肺胃阳气不足,肺气虚促,短气少气,补中缓中-渴生津液。”

  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消食开胃,调中治气。”

  民间传说,古代有兄弟俩在深秋时节欲入山打猎,因马上就要下雪,好心老人劝他俩别在此时进山,万下雪封山,就会被阻而难安全下山。但兄弟俩自认为年轻体壮,不听劝阻仍然入山打猎。在获得丰厚猎物之时,天不作美,忽然大雪封山,回路受阻。无奈之下,只好躲进山洞避寒,一边吃着猎物,一边又为增加口味而寻找周围植物果实当果品食用。在吃了一味人形的植物后,兄弟俩忽觉精力日进,且耐寒、耐饥,不怕疲劳。直待冰雪消融,回了家时,兄弟俩比普时更精壮了。问起山中所食何物,兄弟俩如实相告,并将所吃的东西展示给村民看。村中一老者指着其中似人形的植物说道:“你俩能平安回来,看来全靠这人形的植物,就叫它人生吧!”多年来,民间又将“人生”改叫“人参”而流传下来了。
 

  [药用价值]

  人参昧甘、微苦、性微温,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,能大补元气,拯危教脱,起死回生,为治虚劳第一要品。凡元气欲绝,神衰脉微,大病久病,失血及汗、吐、下等导致面色苍白、精神萎靡、大汗不止、四肢厥冷、人事不省、脉微欲绝者,均可独用本品煎服以扶危救急。

  人参除用于救急外,临床上还常用于劳伤虚损、食欲不振、倦怠乏力、大便滑泄、虚咳喘促、惊悸心慌、眩晕头痛、消褐、健忘失智、阳痿早泄、不孕不育、妇女崩漏、月经不调、小儿慢惊、久虚不复及气血亏虚、津液不足等证的治疗。

  河北省药膳学会温馨提示:
 

  [适宜人群]

  自古以来,人参就是大补元气、扶正祛邪的补益中药。凡久病体虚、元气不断耗伤、出现虚极欲脱者;或肺脾气虚,出现自汗盗汗、声音低微、呼吸无力、久咳痰喘、食少纳差、大便稀溏、消化不良者;或心气不足,出现心悸怔忡、心神不宁、脉结代者;或气阴两虚,出现口褐多饮、眼干舌燥,易于“上火”者;或因用脑过度,记忆力衰退,儿童发育不良以及年老健忘、失智者;或因冲任失调,肾虚失养而致月经不调、女子不孕、男子不育者。总之,这些未病、欲病、已病的人群,都适宜食用人参。

  食用期间,要注意保持肠胃洁净,饮食应清淡,不饮浓茶;与萝卜同食会减轻药效,与藜芦同用,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。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高血压以及癌症患者,应向医师咨询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